二级筛评法在燃气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深圳市中瑞智管理策划有限公司 黄志丰
摘要:在燃气风险评估中,常用LEC方法进行评价,但评价过程中因对暴露频繁程度等因子理解的不一致,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区分度不明晰,导致评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探讨利用一级定性评价结合二级定量评价的方法,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关键词:风险评估;LEC方法;二级筛评法
一、 引言
LEC方法使用多年的问题,一直是很多燃气公司做风险评估的主要工具,LEC评价法是由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因其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故在企业危险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LEC法亦存在局限性,[1]有些员工在理解和运用LEC风险评价法时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实际风险不一致,有时评价出的高度风险或不可容忍的风险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风险现状。[2]
二、 从客户使用热水器风险识别说起:
以下是某燃气公司对客户使用热水器的风险评价结果:
工作场所/业务/产品 |
活动 |
危险源 |
现有控制措施 |
发生可能性 (L) |
暴露的频繁程度(E) |
后果(C) |
风险程度(D) |
|
分数 |
分数 |
分数 |
总分数 |
风险级别 |
||||
客户燃气安全 |
使用热水器 |
使用超期、报废热水器或无烟道、烟道安装不规范,长时间连续使用且通风不良致人员伤亡 |
开展客户用气安全宣传,开展客户巡检主动发现无烟道、烟道安装不规范隐患并要求客户整改、要求停止使用超期、报废热水器 |
3 |
6 |
40 |
720 |
5 |
表1: LEC评价法案例
辨识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LEC评价方法存在以下几点疑问:
1. 发生可能性:在行业可能性高,但在企业可能性低,可能性如何评分;
2. 在使用热水器风险评估中,暴露的频繁程度(E),有两种理解:其一为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暴露于危险场所,评分为 6分;其二为燃气用户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评分为10分。某公司80%人认为应该按6分进行评分,还有20%人认为应该按10分进行评分,难以统一。
3. 评分的分值如何与原因进行精确对应,利于指导改善。
4. 不管高、低风险,所有的都需要进行L\E\C三个维度定量打分,尤其占比较大的低风险也一样需要评分,工作量大。
针对以上的疑问,是否有更适合的方法呢?
三、 二级筛评法的应用
针对以上的疑问,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二级筛评法。二级筛评法首先通过定性的方式筛选出中高风险,然后通过风险抵消因子对中高风险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构如下:
图1:评价模型
以上评价方法共由B11,B12,B21.B22.B23共5个因子组成,风险值A = B11×B12×B21×B22×B23,很多人会说,这不是更复杂了吗?其实不然。
1. 我们进行一级评价:一级评级是定性评价,非常简单。
首先,从发生的可能性从低、中、高三个级别进行定性评估。
类别 |
低 |
中 |
高 |
发生的可能性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业界曾经发生过一次,而且公司从未发生过。) |
可能,但不经常(业界曾经发生过多次,而且公司曾经发生过一次事故或虚惊事件。) |
相当可能(公司曾经发生过多次事故或虚惊事件) |
表2:发生可能性
其次,从后果严重程度分,一般、严重、非常严重三个层级
类别 |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
非常严重 |
可能导致人员死亡 |
严重 |
可能导致人员重任 |
一般 |
可能导致人员轻伤 |
表3:后果严重程度
最后,将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成高、中、低三级。
后果 |
一般 |
严重 |
非常严重 |
可能性 |
|||
高 |
中 |
高 |
高 |
中 |
低 |
中 |
高 |
低 |
低 |
低 |
中 |
表4:风险等级
我们以小型工程改造的现场施工为案例,进行一级评估,可以很快得出评估结果。
业务 |
支业务 |
工序/任务 |
作业活动 |
危险源 |
一级评估(风险矩阵评估) |
||
可能性 |
损失 |
风险程度 |
|||||
运行维护 |
工程改造 |
小型工程改造 |
现场施工 |
上下脚手架摔伤 |
中 |
严重 |
中 |
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发生碰伤 |
高 |
一般 |
中 |
||||
作业平台踏空、绊倒导致摔伤 |
高 |
一般 |
中 |
||||
作业平台存在缝隙导致物料坠落伤人 |
高 |
严重 |
高 |
||||
平台缺少护栏导致人体坠落伤害 |
中 |
非常严重 |
高 |
||||
用电过载导致火灾 |
低 |
严重 |
低 |
表5:小型工程改造现场施工一级筛评案例
在一级评估时,与我们之前用的风险矩阵非常类似,但在二级筛评法中,把要素进行了简化,这样更方便操作,并提升一级评价的效率。
2. 针对一级评价出了的高、中风险,采用二级定量评价法进行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通过风险矩阵法而评价出的黄区及红区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需要运用现实危险性定量评价法进行再一次评价[3],即:固有危险性维度B1(对危险源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固有风险分值)与危险性抵消因子分值B2进行相乘。B2危险性抵消因子分值又细分为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人 员素质抵消因子及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三类,每类抵消因子从0.80-1.2共分5个分数级别,如果现实中的安全管理越完善,抵消分值越低,总风险越低,反之,现实中的安全管理缺陷越多,抵消分值越高,总风险越高。固有危险性与危险性抵消因子分数的乘积结果则为危险性评价分值A。
发生可行性由低到高,从0.2分到10分选取,每个评分按对应分值打分,不打非列表中的分值,如发生可能性不打5分。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举例 |
10 |
完全可以预料 |
公司一年内发生多次事故或虚惊事件 |
6 |
相当可能 |
公司曾经发生过多次事故或虚惊事件 |
3 |
可能,但不经常 |
业界曾经发生过多次,公司曾经发生过一次事故或虚惊事件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全球范围内曾经发生过多次,或业界曾经发生过一次,公司从未发生过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全球范围内曾经发生过一次 |
0.2 |
极其不可能 |
全球范围内从未发生过 |
表6:事故发生的可能性B11
后果严重度由低到高,从5分到100分选取,每个评分按对应分值打分,不打非列表中的分值,如后果严重度不打50分。
分数值 |
后果严重度 |
举例 |
100 |
大灾难 |
十人及十人以上死亡 |
40 |
灾难 |
三到九人死亡 |
15 |
非常严重 |
一到二人死亡 |
7 |
严重 |
重伤 |
3 |
重大 |
轻伤 |
1 |
引人注目 |
需要救护 |
表7: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B12
危险性抵消因子B2分值评定: 危险性抵消因子B2分值由3个危险性抵消因子子项构成,分别为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人员素质抵消因子,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进行分项评定,每个危险性抵消因子按子项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按最高的一个分值进行取值,如某子选项不适用,则按1分进行计算,即不抵消,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A的分值。例如: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从设备设施运行状态、日常运行管理、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性三个子项取值。
分值 子项 |
0.8 |
0.9 |
1 |
1.1 |
1.2 |
设备设施运行状态 |
涉及到的设备设施运行良好,从未发生过安全故障 |
涉及到的设备设施运行较好,近三年没有发生过安全故障 |
涉及到的设备设施运行正常,近一年没有发生过安全故障 |
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偶尔出故障,近一年曾经发生过安全故障 |
涉及到的设备设施运行情况不佳,近一年发生多次安全故障。/ 特种设备未按要求定期年审或年审不合格 |
日常运行管理 |
能严格执行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管理规范 |
能认真执行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范,只是偶尔没有按要求执行 |
执行情况正常,但是在个别环节可能存在轻微不合格 |
执行情况不理想,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轻微不合格 |
执行情况很差,可能存在系统性的严重不合格 |
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性 |
能按风险控制的要求安装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 |
安全防护装置比较完善,可能存在小的瑕疵 |
安全防护装置能满足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对某些突发事件进行防护 |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存在明显的防护盲区 |
没有安装任何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严重的安全防护漏洞 |
表8: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 B21
人员素质抵消因子从安全宣传与意识、安全培训与能力、安全行为三个子项取值。
分值 子项 |
0.8 |
0.9 |
1 |
1.1 |
1.2 |
安全宣传与意识 |
已开展非常有效的安全宣传,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很强 |
开展了较为有效的安全宣传,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强 |
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安全宣传,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
安全宣传不足,相关人员偶尔对安全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安全意识较差 |
几乎没有开展过安全宣传,相关人员经常对安全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安全意识非常差 |
安全培训与能力 |
已开展非常有效的安全培训,相关人员完全胜任本职工作 |
开展了较为有效的安全培训,相关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 |
按计划开展了安全培训,相关人员基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 |
没有系统地开展安全培训,相关人员较难满足能力要求 |
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培训、相关人员无法满足要求。/ 特种人员无上岗资格证 |
安全行为 |
相关人员认可互助安全理念,并能相互帮助 |
相关人员能够作到自律,做到自身安全 |
相关人员工会出现偶尔的不安全行为 |
相关人员会出现系统性的不安全行为 |
相关人员习惯性违章现象大量存在 |
表9: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B22
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从安全管理措施建设、安全管理措施运行、安全管理措施效果三个子项取值。
分值 子项 |
0.8 |
0.9 |
1 |
1.1 |
1.2 |
安全管理措施建设 |
非常完善,能覆盖相关业务及相关有风险的管理 |
比较完善,几乎能覆盖相关业务及相关风险的管理 |
较完善,但是不能完全覆盖相关业务及相关风险的管理 |
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没有系统的开展过安全管理措施制定,管理上有明确漏洞 |
安全管理措施非常不完善,几乎没有安全安全管理措施,管理上有严重的缺失 |
安全管理措施执行 |
严格按安全管理措施要求执行,从未出现违反情况 |
能较好的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要求,近一年未出现违反情况 |
执行情况尚可,近3个月未出现违反情况 |
执行情况不佳,经常出现违反情况 |
几乎未执行过安全管理措施 |
安全管理措施效果 |
安全业绩达到业界标杆企业水准 |
安全业绩较好,达到业界优秀企业水准 |
安全业绩尚可,达到业界平均水准 |
安全业绩不佳,无法达到业界平均水准 |
安全业绩差,在业界上处于落后水准 |
表10: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 B23
根据危险性A值,按照下表所列危险程度划定标准,划分出不可接受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其中中等、重大、特别重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风险值(A) |
风险等级 |
风险类型 |
A≥150 |
特别重大风险 |
不可接受风险 |
150>A≥70 |
重大风险 |
|
70>A≥30 |
中等风险 |
|
30>A≥10 |
一般风险 |
可接受风险 |
10>A |
低风险 |
表11:危险性A值
其中,作业平台存在缝隙导致物料坠落伤人的危险源,根据二级筛评法,我们对作业平台存在风险进行二级评估。结合现有控制措施:1、作业平台离地面5米高,底下为内部通道,每分钟都有人员通过,平台存在缝隙,平台上方有较多物料和杂物,存在掉落砸伤人风险。2、外包单位员工素质不高,未及时清扫平台上物料。3、每周有安全检查,但整改落实不到位4、在平台和行人之间,缺乏防护网,一旦有物料和杂物掉落,将直接与人接触发生伤害结果如下:
部门 |
业务 |
工序/任务 |
作业活动 |
危险源 |
二级评估(现实危险性评价) |
|||||||
可能性 |
损失 |
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 |
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
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 |
安全技术措施抵消因子 |
风险评分 |
风险等级 |
|||||
运行维护 |
工程改造 |
小型整改工程 |
现场施工 |
作业平台存在缝隙导致物料坠落伤人 |
6 |
20 |
1.1 |
1.1 |
1.1 |
1.2 |
191.664 |
特别重大风险 |
结合评价结果,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1、对作业平台进行改善,较少平台缝隙,2、及时清理平台物料及杂物,防止物料掉落,3、对作业平台现场管理加强检查,减少现场隐患,4、加装二次防护网,降低物料伤人几率:改善后 风险评估如下:
部门 |
业务 |
工序/任务 |
作业活动 |
危险源 |
改善后(现实危险性评估) |
|||||||
可能性 |
损失 |
设备设施现状抵消因子 |
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
安全管理措施抵消因子 |
安全技术措施抵消因子 |
风险评分 |
风险等级 |
|||||
运行维护 |
工程改造 |
小型整改工程 |
现场施工 |
作业平台存在缝隙导致物料坠落伤人 |
6 |
20 |
0.9 |
1.1 |
1 |
0.9 |
106.92 |
重大风险 |
可以看到,针对性进行整改后,作业平台存在缝隙导致物料坠落伤人虽然没有,但是得到有有效降低。
当然,二级筛评法也不是适合所有场景,比如存储天然气超过50吨,将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识别出的危险源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参考文献
[1] 章萍 , 盛君录 , 王力强.关于LEC风险评价法局限性的探讨.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2010.
[2] 邵德盛. 基于现场控制条件的LEC评价法修正[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5).
[3] 钱建明.过峰 基于LEC法在实验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检验检测》 2011年.
,